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0名候选人……历经半年评选,全国“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名单日前出炉。在全国10名获奖者中,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法规宣教科科长周正来位列其中。
9月24日晚,在北京举办的致敬“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活动中,周正来受邀上台领奖,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位获奖者。 站上领奖台,这位在生态宣教岗位上奋斗了16年的“老兵”自豪地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我们桐乡生态环境工作的肯定。”
融入群众当中
周正来是安徽籍转业军人,在部队当文化干事的经历让他对开展生态宣教工作充满信心。然而,刚来桐乡时,他就遇到了困难。一来,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群众对生态宣教并不“买账”,宣传基础、条件亟待加强;二来,由于自己是外地人,本地语言不通,人文不熟。这些都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
周正来决定先从语言入手。为了学好桐乡方言,他不放过任何一个与人交流的机会,努力让自己沉浸在方言的语境中。与此同时,他积极走近群众,与群众交心。
语言通了,心也近了。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周正来感受到了群众纯朴、真诚的表达方式:“其实,他们缺乏的是获得环保知识、了解环境质量的渠道,关心的是自己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16年来,周正来几乎走遍了桐乡市的村庄和企业,参与沟通解决热点、难点环境信访问题,带领环保志愿者走村串巷,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述桐乡10多年来的治水历程和环境蝶变跃升的故事,把绿色低碳理念、法律政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
带动公众乐参与
周正来深知,一己之力难以“驾驭”桐乡市生态宣传的重任,灌输式说教又缺乏说服力,怎样才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当环境保护的主角?
为此,他创设了多个环保公益组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桐乡环保联合会推动嘉兴首例环保公益诉讼案落地,有效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环责险”服务队在嘉兴首推企业绿色保险风险评估,上门服务企业390余场次;“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队伍常年活跃在乡镇第一线,开展活动420余场次。
“绿桐”田埂队是桐乡“生态下乡”的一个响亮品牌。自2016年成立以来,“绿桐”田埂队累计下乡820余场次,不断拓展、深化宣传形式,开辟了夜间进村入户宣传的新渠道,为广大居民送上了一道道生态文化的“晚餐”。
与此同时,周正来还组织桐乡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全国校园环保创意设计大赛,累计获省级奖项342个、全国奖项84个;组织创建绿色学校128所、教育基地6个,创建数量居嘉兴第一,春晖小学获“国际生态学校”荣誉,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生态宣教模式“桐乡化”
就任桐乡市生态创建办主任助理一职后,周正来担起了桐乡市水、气、废等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的重任。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他总结出一套基层生态宣传“五个一”法则,即每年一本系统方案、市镇村一支宣传队伍、统筹一组宣传平台、编制一套宣传资料、组织一个季度集中宣传活动。内容涵盖了宣传目标、路径和问效,打造出独具桐乡本土特色的生态宣教模式。
如今,桐乡生态宣教从点、线不断向面和全域拓展,构建起桐乡市大生态宣教格局,公众参与环保氛围浓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桐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从2017年浙江省第85位跃升至2022年第12位,5年累计提升73位,提升幅度浙江省第一。
各项荣誉也纷至沓来:桐乡三获浙江省治水“大禹鼎”铜鼎,四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无废城市”、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
16年间,周正来亲历了桐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提升和生态公众满意度的阶梯式跃升,书写了小宣传员助力桐乡大生态的故事。
“从军13年,我穿的是‘国防绿’;转业16年,我拥抱的是‘生态绿’,作为红船旁的生态环保人,我倍感生态环境宣传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周正来说。